由于疫情造成出行,以及人与人交互的不便,人们转而长时间的寻求和使用线上服务,这种行为的变化,则可能对人们的需求偏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产生新的、替代性的产业机会。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曾指出信心乘数对经济增长或衰退,会产生比凯恩斯乘数更为深层次的影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SARI(2019-nCov)的疫情,我们在面对经济受到短期冲击的同时,也应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判,识别新的行业机会或企业转型方向,建立正确的信心,更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同时,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新的产业风口不会在一夜之间形成,企业如果过于乐观或冒进,则有可能因市场、技术条件不成熟而过早失败。
1、SARS成就电商?这可能是个误会
哪些产业会形成新的风口?我们以“疫情+风口”为关键词,采集了必应搜索引擎前100页的新闻报道、分析文章,通过大数据文本分析技术,观察各产业关键词出现的频率,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直播、生鲜、疫苗、云计算、边缘计算、机器人、人工智能”等行业出现频率较高,这也符合常规的预测。值得注意的是,“概念股、昙花一现、暴涨、短线”等词汇也有较高的出现频率,这意味有些风口也存在炒作的嫌疑,需要我们更为深入的分析。
很多对标SARS的分析认为,由于SARS疫情导致线下消费减少,从而带来电商的崛起,这一判断并不准确。
SARS集中爆发在2003年上半年,而淘宝在2003年5月上线,阿里巴巴在SARS时期的盈利,主要依靠to B的阿里巴巴网,而非淘宝。2003年,京东的前身京东多媒体,由于SARS被迫关闭中关村的店面,转营线上业务,当时并没有京东电子商务网站,而是由销售员在垂直网站、论坛中“发帖”进行推销,直到2004年1月,“京东多媒体网站”才正式上线。2007年京东商城的主体,“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始寻求融资(表 1),京东电商的发展才真正进入快车道。2014年,京东、阿里巴巴相继上市。
因此,从时间上看,很难说是SARS为阿里、京东带来机遇。我们看另一项指标,即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图 2),可以看到2010年前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互联网上网人数、域名数以及出口带宽都有显著的增长,互联网的增速和阿里、京东的成长轨迹更为吻合。
所以,我们认为SARS疫情,使企业家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可行性,使消费者接触到这一新兴事物,而对电子商务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则是技术的革新加之资本的推动。
因此,我们提出一个基于经济学的风口分析视角,评估疫情对一个行业的影响,主要看疫情会对产业供需双方带来哪些影响,同时这些影响是长期影响还是短期影响。
从需求方看,疫情是否会对人们的需求偏好等方面产生长期或短期影响。从供给方看,疫情是否会对技术、资本、劳动的供给产生长期或短期影响。
2、长期看,萧条之后会迎来繁荣
经济体的长期供给,取决于技术、投资和劳动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在长期内,是保持稳定的,因此长期的总供给量是保持不变的,用供给-需求曲线图表示,长期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条垂线(图 3)。
此次疫情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更多体现在需求端的下滑,由于总需求的减少,总需求曲线1向左移动到总需求曲线2的位置,经济体的供需均衡点,由A移至B,产量从Q1减少为Q2。
而当疫情控制住之后,企业相继恢复生产,在供应相对短缺的市场,产品价格提高,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该市场,提高供给量。由于企业产量的提高,短期内热门工种会出现短缺,相应的劳动力价格会提升,进一步吸引社会劳动供给的增加。
相应的,社会中的风险资本面对新的市场机会,也会增加投入,促进资本供给量的提升。以上因素的叠加,会使短期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1—>短期总供给曲线2),新的均衡点从B达到C,经济体的总产量恢复到Q1(图 3),也就是长期总供给的产量。
所以我们看到,经济体即便在短期内受到冲击,从长期来看,也可以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我们再看现实中的情况。我们以美国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观察萧条后的经济复苏情况。
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到达5048.62的最高点。然而到3月13日,外界猜测4月初将做出判决的微软公司反垄断案,其结果可能对微软不利,因而造成机构开始提前抛售微软公司的股票。思科、戴尔等科技公司的股票也遭到抛售,结果导致该日一开盘就从5038跌到4879。
随后巴伦周刊的封面文章《Burning Up》指出,基于207家互联网公司研究表明,将会有51家网络公司,现金流面临枯竭,互联网行业将面临大洗牌。该报道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加速了股票的抛售行为,纳斯达克指数持续下跌,最低时仅略微高于1000点(图4)。由于叠加了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纳斯达克指数直到2015年初才恢复到2000年泡沫时的水平,但在此之后,纳斯达克指数开始了一段高速增长的势头。如今,纳斯达克的头部企业,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都实现了超万亿美元市值的记录。
互联网泡沫使得美国一批互联网企业破产,这是否会直接冲击实体经济?我们看美国2000~2018年的GDP总量及增长率,由图5可以看到2000~2003年美国GDP保持3%以上的增长速度,并未受到股市的影响。此外,2004~2005年美国GDP增长率甚至超过6%,不但没有出现萧条,反而实现了了一轮高速增长。
其次,我们看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对GDP的影响。由图5所示,2009年美国GDP相较2008年下降1.79%。而2010年开始,美国GDP增长率便回复到3%以上,这也是美国长期保持的增长率。
回到中国,2003年SARS之后,也开启了中国一段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GDP总额达到全球第二,科技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因此,从宏观发展看,短期的经济萧条并不会影响长期的经济发展,并且在短期萧条之后,经济可以重新回归高速增长。
3、产业风口已来?乐观,但需谨慎
基于我们提出风口分析框架,新的产业风口将如何产生,我们从供给需求结构变化的分析入手。
首先,从需求方看,此次疫情未改变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因此总需求不会发生质的变化。但另一方面,由于疫情造成出行,以及人与人交互的不便,人们转而长时间的寻求和使用线上服务,这种行为的变化,则可能对人们的需求偏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产生新的、替代性的产业机会。
再看供给端,对总供给产生影响的是技术、投资和劳动。从劳动供给看,疫情并不会对劳动供给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我们将重点关注在投资和技术两个方面。
从投资方面看,在经济萧条期,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已成为常规的经济刺激手段。从SARS疫情看,2003年我国M2供应量同比增长超过20%,国家也相继出台企业税收减免、降低存款准备金利率等措施,鼓励企业发展。从这次疫情发展至今的情况看,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税收减免、优惠等政策,相信货币政策也会有相应的调整。
因此,从投资层面看,疫情过后,并不会出现投资不足的局面,这对于新的产业而言是较好的发展机遇。
在投资对产业的影响中,信心乘数的作用通常会被忽略。在政府投资中,政府增加支出后,会增加企业或个人的收入,继而赚到钱的企业或个人会把把这些钱再花出去一部份,成为另一些企业或个人的收入,然后继续花出去一部份,以此类推。其中人们愿意花出去的这部分钱的比例,称之为边际消费倾向(MPC)。假如政府支出100元钱,其最终的效果是100/(1-MPC)。假如边际消费倾向为0.5,那么100元的政府支出,可以起到200元的效果,如果边际消费倾向达到0.8,则可以取得500元的效果。
以上就是凯恩斯乘数,它表现了投资对产业/经济的拉动效果。可以看到,边际消费倾向直接影响投资的拉动效果,边际消费倾向受何种因素影响?在萧条期,信心会对其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与未来产业的乐观预期,会加速产业风口到来。
一、远程办公
远程办公普遍被认为是疫情之后最大的产业风口。我们的分析认为,远程办公短期内不会爆发,其发展仍然需要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
首先从需求端看,目前远程办公是由于疫情防护的需求,企业不得不采取的应对措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与远程办公相适应的流程和体系。此外,远程办公在现阶段的适用范围有限,目前实施远程办公的企业大多是互联网公司、媒体等提供信息产品为主的公司,生产制造类企业暂时还难以广泛应用。
其次,从替代关系看,远程办公并不构成对线下办公的完全替代。因为人群具有集聚效应,创新研发过程需要大量的面对面的交互过程。如高校定期举办的学术沙龙,上海举办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都凸显线下交流的重要性。我们预计随着疫情的解除,大量企业仍然将回归传统办公模式。此次远程办公起到了一个启蒙的作用,但离大面积使用,还有待时日。
从2月10日全面复工后,企业使用远程办公后的反馈看,远程办公软件服务器崩溃、不支持大规模会议、音视频传输卡顿等情况较为显著。而目前的网络带宽、时延还不能很好的满足远程视频沟通的需求。
从资本市场的反映看,远程办公软件独角兽上市公司Slack科技,其股价近几日有小幅上涨,价格约在25美元左右,公司总市值约140亿美元。从财务业绩看(表2),公司收入增速尚可,盈利依然有一定难度。
美国科技公司远程办公水平,总体领先于中国企业。以美国企业为主要客户的Slack,业绩表现尚且如此,我们判断,在疫情结束后,中国远程办公不会快速形成产业风口。
但从长期看,我们对远程办公前景看好。当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基本成为企业的共识。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企业资源的管理、分配、协作将成为常态,远程办公软件作为SaaS系统,可以成为企业信息化转型的平台入口,整合企业一系列的数字资源,成为新一代的企业平台。随着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带宽将大大提高,网络时延大幅降低,届时远程办公将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但从长期看,我们对远程办公前景看好。当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基本成为企业的共识。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企业资源的管理、分配、协作将成为常态,远程办公软件作为SaaS系统,可以成为企业信息化转型的平台入口,整合企业一系列的数字资源,成为新一代的企业平台。随着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带宽将大大提高,网络时延大幅降低,届时远程办公将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二、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目前可谓是主要受益者。根据Mob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学而思网校、新东方在线等在线教育日活大幅度提高(图 6)。
从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替代性看,线上教育在课外辅导、资格培训、职业教育等领域,具有完全的替代性,这类教育无需学员之间形成互动关系,师生之间的互动需求也不强烈。这类教育领域,线上模式具有天然的优势。
从技术基础看,与在线办公不同,由于在线教育更多地是集中分发的模式,对网络带宽及时延的要求,没有在线办公严格,在目前的网络基础条件下,就可以实现较为良好的体验。
因此,线上教育在短期内,会迎来一个窗口期。
三、智能制造
从SARS经验来看,在疫情期间,第二产业充当了经济稳定器的作用,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小(图 7)。
从图1词云的统计情况看,我们意外的发现,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在有关疫情风口的文章中被多次提及。此次疫情,也令传统制造业重视工厂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特斯拉疯狂的股价背后,与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密不可分。同样重要的是,特斯拉的生产环节并未外包,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生产,以保障产品品质。
与智能工厂有关的产业,包括工业机器人、物联网和边缘计算。随着工厂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大量设备需要通过物联网实现信息的传递。工业生产需要快速的反映,机械臂之间可只有零点几秒的衔接时间,因此工厂内海量的数据需要快速处理,过去采用传输到数据中心统一处理的方式已难以满足需求,部署到工厂侧的边缘计算设备会有更多的需求。
智能工厂升级周期长,近期应该不会形成产业风口,但其发展趋势已经较为明朗,相关产业已经在蓬勃发展。据中欧商业评论发布的《2019年5G产业白皮书》显示,2016年开始,物联网相关企业注册资本规模和数量都在快速上升(图 8)。
四、在线娱乐
春节期间字节跳动拿下《囧妈》的放映权,全网免费直播;腾讯王者荣耀日活突破5000万。乐观者估计,线上娱乐将会对线下市场带来颠覆。
我们认为这一判断过于乐观。目前线上娱乐的火爆,更多地是由于春节假期不能外出,导致用户不得不转向线上娱乐市场。春节假期属于明显的节日经济,用户数量激增,一旦回归正常工作,线上娱乐用户将大大减少。
由于体验不同,线上市场对线下市场不构成完全替代作用。一旦疫情解除,线下娱乐将快速复苏。
根据七麦数据的监控显示,复工后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排行榜中钉钉、腾讯会议、剪映、西瓜视频、企业微信、微视、快手等长期位居榜单前列。这显示出在线娱乐的短期性。
但是在线娱乐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以西瓜视频为代表的短视频,虽然以后替代线下院线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却展现出与传统长视频平台强大的竞争压力。Mob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图9),春节期间,抖音、快手的日活已超过爱奇艺、腾讯日活。尤其是抖音的领先趋势极为明显。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长视频平台,依然以引进电影、剧集、综艺等版权视频为主,需要用户抽出较长的时间观看;而短视频平台几分钟的视频,更有利于用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观看,其活跃度自然高于长视频。
另一方面,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已经不仅仅个人用户创造视频,很多企业也将其作为公司宣传、用户互动甚至是产品销售的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外延已大大扩大。甚至西瓜视频等平台,开始引进版权影视作品,进一步蚕食长视频平台的市场。
在看技术层面,随着4G流量资费的降低,5G技术的逐渐应用,手机拍摄性能的逐渐提升,短视频的发展会更为迅速。受短视频发展影响最大的,并非影视院线,很有可能是长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五、制药
此次疫情最直接的概念股,当属制药企业。但我们认为,医药行业不会因此次疫情而出现风口。
制药行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行业,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碰运气”研发出特效药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从图10可以看出,世界前五大制药企业,在2018年的研发投入几乎都在百亿美元的量级,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最少的占14%,最高的占到19%,没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不足以支持制药企业的发展。
其次,制药企业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依靠某几款明星药物,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几乎没有。如图11所示,五大制药企业其营业收入基本保持稳定,从2012~2018年除强生略有增长外,其他公司营收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即便国内有制药企业研发出治疗此次冠状病毒的特效药,当疫情过去之后,市场将迅速消退,因此,此次疫情给制药企业带来风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4、结语
随着各地企业陆续复工,我们在关注疫情发展,做好防护的同时,也应将注意力重新回到企业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如何在困局中寻找新的产业机会。经济的发展也是战胜疫情的有力保障。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ID:ceibs-cbr)
作者/齐卿